上海交通大学 倪浩
内容提要: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已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郑重地提到了全党的面前。高等学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社会,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加强和谐校园的建设。高校工会组织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独特而积极的作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各项工作开展。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今年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即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集中研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问题。胡锦涛同志在开班仪式上作了重要的讲话。接着,中央政治局围绕着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专题进行了集体学习。今年六月,胡锦涛同志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又在全国各大媒体上公开发表。这一系列措施表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已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郑重地提到了全党的面前。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也已经或正在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实际行动。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时强调,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还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党要为之奋斗的主要目标之一提出来,这在我们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中还是第一次。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特别是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同时,这个《决定》还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列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则从国际国内形势和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的出发,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与内涵,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胡锦涛同志的这一重要讲话无疑是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贡献,对全党全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意义。
应该看到,我们党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新局面的大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既是对我国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科学发展观而推出的战略举措,更顺应了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共愿望和根本利益。它表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党中央已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原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位一体”,调整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或者说由原来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发展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四个文明建设”。这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与发展,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理论上的与时俱进和实践上的开拓创新。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关系到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懈推进。我们高等学校的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应该当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投身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并努力作出自己应有的更大贡献。
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努力加强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是由无数个社会子系统和无数个社会单体所构成的。因此,每一个企事业单位和每一个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高等学校是人才荟萃、知识集中的地方,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和重要基地。它作为相对独立而功能健全的小社会,自然是构建社会义和谐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由于其的特殊地位,它对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还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由此可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形势呼唤着高等学校和谐校园的建设,我们必须从这样大背景出发去认识和把握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性和切入点。
再从高等学校目前自身的发展状况来看,同样存在着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在的迫切需求。应该肯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下,无论是管理体制、办学条件,还是办学规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很大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也不可否认,在快速大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产生了一系列较为严重的问题和突出的矛盾。这主要反映在:(1)一些高校办学思想发生了偏差,不尊重固有的教育规律,忽视客观条件的许可,肓目追求过高的发展目标和过快的发展速度,结果导致内涵建设滞后,教育质量下降。(2)由于热衷于外延式的快速发展,使不少高校资源配置紧张,基础设施建设捉襟见肘,不能有效满足师生工员工正常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的需求。(3)少数高校领导民主办学的意识不强,不能很好体察民情与了解民意,对师生员工缺少满腔热情的人文关怀,从而使得学校的干群关系处于冷漠甚至有些紧张的状况。(4)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严格的法规约束,在一些高校出现了诸如考试作弊、胡乱收费、虚假文凭、职称贬值和学术腐等严重违背高教职业道德的现象。(5)随着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和教职工利益分配的进一步调整,在不少高校的各类人员中的不和谐之音乃至矛盾磨擦有不断发展的趋势。所有这此问题与现象都说明,在高等学校牢固树立和谐协调的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的校园已成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此项工作的推进,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也将直接影响到高等学校在国家建设与发展中重要作用的充分发挥。
那么,在高等学校我们应当构建怎样的和谐校园呢?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曾经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基本特征,这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根据胡锦涛同志的这个概括,我们可以把高等学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基本内涵界定这样几个方面:(1)管理科学。就是要建立健全以党委领导、校长行政、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大学制度,并通过校务公开的深入推行,实现科学决策,公平正义,共同发展。(2)自由创新,就是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倡导学术平等与学术自由,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创造宽松、活泼的氛围。同时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得学校各项事业始终充满活力,持续协调发展。(3)尊重关爱。就是要从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出发,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给予师生员工更多的精神激励和实际帮助,使全体师生员工都能诚信友爱,团结互助,融洽相处。(4)稳定有序。就是学校内部组织体系完善,管理机制建全,校园管理工作严密有序,校区及其周边地区治安秩序良好,广大师生员工思想稳定,爱岗敬业,勤奋学习,紧张活泼。(5)环境和谐。就是校园环境文明、整洁、健康、宁静,工作、学习与生活设施完备、先进,校园建筑风格典雅、别致、明快、新颖,校园绿化水平一流,校内人文景观与校园自然环境协调和谐。
总体来说,和谐校园建设就是以师生员工为核心,以校园环境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奋发进取、安定有序为主要特征,实现学校教育、科研与社会服务各个子系统和各要素的全面、协调、自由、持续的发展,从而达到良性互动、整体优化、政通人和的目的。
三、高校工会组织应该充分发挥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独特而积极的作用。
构建高学校和谐校园,是高等学校对接社会和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学校党政工组织面临的共同任务。对于这项工作,要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周密部署,各司其职,稳步推进。作为高校的工会组织,就其性质和基本职责而言,是同构建和谐校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的。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自己的责任,努力发挥工会组织的独特优势,积极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一)进一步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
中国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们高校工会组织要进一步增强桥梁和纽带的意识,更加自觉地做好党的群众工作。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自觉做到权为教职工所用,情为教职工所系,利为教职工所谋。同时,工会组织要坚持对学校党政负责和对教职工群众负责的统一,以及支持学校改革发展同维护教职工群众利益的统一,努力把实现学校党政的主张同反映教职工的诉求有机结合起来,把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坚定性同服务教职工的实效性结合起来,多做关心群众,凝聚人心的工作,促进和谐党群关系与干群关系的不断发展。
(二)积极推进校务分开和民主管理,更好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办学积极性。
高等学校是知识分子高度集中的地方。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成份的高校教职工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主要骨干力量,也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主体。因此,高校各级工会组织要着眼于调动广大教职工民主办学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校务分开工作向更广更深的方面发展,以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与此同时,工会组织还要不断建立健全校院两级教代会制度,组织广大教职工通过各种渠道与形式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真心实意地所取、反映和采纳他们对办好学校的各种意见与建议。唯此,才能赢得他们对学校事业发展的认同与支持,促使学校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给予广大教职工群众更多更深入的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本质所在。高校各级工会组织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把教职工看作是学校最可宝贵的核心资源和学校竞争力的不竭源泉,紧紧把握高校知识分子的特点,努力将关心人、理解人、服务人、激励人、团结人和帮助人等作为工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工作中,要对广大教职工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主动关注他们的生存与发展,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与情感,努力满足他们的意愿与需求,积极发挥他们的潜能与智慧,不断提升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使他们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和基础。
(四)切实履工会组织的维护职责,努力实现校园的公平正义。
中国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这是法律赋予工会组织的重要权利,也是广大职工群众的迫切愿望。高校工会要认清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切实履行好自己的维护职责,使公平正义在校园内得到充分体现。我们要在支持和改进学校改革发展的同时,多为教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努力把广大教职工的各种合法权益维护好、巩固好和发展好。在当前,要特别关注教职工在劳动人事、收益分配和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权益维护和困难状况。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积极维护他们的相关权益,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以化解矛盾,促进稳定。
(五)深入开展“教工之家”创建工作,努力使高校工会成为和谐、温馨之家。
创建“职工之家”是中国工会持续了20余年而不衰的活动。实践证明,以党政工共建一个“家”为主要特征的这项创建活动,是全面加强工会组织各项建设的主要载体,也是提高工会组织整体合力和凝聚力的有效措施。高校工会组织要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有所作为,就必须高度重视和深入开展校院两级“教工之家”的创建工作。要不断提升创建理念,创新创建手段,提高创建水平,努力做到领导与群众相结合,规范与特色相结合,有形与无形相结合,大家与小家相结合,从而使高校工会对广大教职工真正具有磁场般的吸引力、一呼百应的号召力和家庭般的亲和力,成为和谐校园中受教职工欢迎的温馨港湾。
(2005年10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