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上海交通大学快速发展的征程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时刻胸怀祖国,关心国家命运,虽未曾居庙堂之高,但却从未忘忧国;他们在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甘于奉献,虽未成就惊天伟业,但却绽放绚丽华彩,我们亲切地称他们为“劳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校园氛围。“劳模风采”栏目将陆续推出一批上海交大有影响力的劳动模范,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光阴的故事,走近那段不平凡的岁月。
一到余爱芳家中,她便热情地向我们介绍着家中的一切。她硬朗的笑容让你无法相信,她竟已是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了。她将自己数十年的工作材料、照片、奖状一一放在桌上,一段丰富的人生阅历跃然纸上,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拿起一叠叠的工作材料,余爱芳好像找到了当年工作的感觉。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就是曾经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幼儿园园长与妇委会副主任的余爱芳。余爱芳1955年参加工作,1992年退休,2005年彻底离岗,漫长的工作年限让她拥有了丰富的经历,也许有些细节她已记不太清,但也随着这些材料重新拾起。
幼教是我选择的道路
余爱芳1955年参加工作之时,是在西郊区的管弄幼儿园担任幼教。幼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所要接触的是许多幼小的儿童,其中有的尚在蹒跚学路,有的还不能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面对这样的一群小朋友,只能选择耐心陪伴、细心呵护,不能有一点差错。在西郊区这种农村环境里,各方面条件都不尽如人意,在常人看来,这样的工作是再辛苦不过了,但在余爱芳看来却并不是。尽管当时工作年限还不长,她却已经爱上了这份职业,在一篇文章里,她这样写道,做一个乡村女教师,这是一份多么迷人的工作!
在最初的工作中,余爱芳也难免遇到过一些困难,她在学校学习时总是爱说话、爱活动,爱与伙伴们一起热闹,但到了工作岗位上之后,她却发觉自己常常陷入单干的局面,她发现在她眼前的这些孩子们,并不像之前在课本和画册上所看的那么逗人开心,反倒是一个个身上脏兮兮、流着鼻涕的捣蛋鬼。上课时,他们从不按老师的教导在练习簿上写字,反倒是乱涂乱画甚至剪纸撕纸,这些孩子一度让余爱芳十分头疼。但想到区教育科与校领导对自己的关心与照顾,余爱芳仿佛又感受到了克服困难的力量,曾经受过专业幼教培训的她,怎么能够这样糊里糊涂地工作下去?倘若连这么几十个小孩子都无法管好的话,又如何对得起上级的培养和期望呢?于是余爱芳开始发挥自己的特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们学习,如拿草帽做喇叭、拿积木当房子等,这些儿童容易接受而又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改变了以往的态度,变得能够一起合作、主动学习起来。这份经历让余爱芳坚定了幼教工作的信念,以至于之后被调往机关单位时,她还主动提出希望留在基层继续从事幼教工作。
正是出于对幼教工作的热爱,余爱芳很快就在同期的教师中凸显出来,成为优秀的教师代表。她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探讨如何能让幼儿园的孩子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她将自己的幼教经验写成文章发表,让更多人知道如何正确地与幼儿们相处。就这样,她和幼教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仅仅在工作一年多后,余爱芳就获得了1956年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得这个代表着劳模荣誉称号的人在全市屈指可数,更别说是教育系统中的幼教岗位,当年的余爱芳,正是这个凤毛麟角称号的获得者之一,并在颁奖大会上代表教育系统上台领奖。余爱芳至今提到这份经历时,言语中还是掩饰不住满怀激动之情。说起自己为什么能够获得这份荣誉,余爱芳说道:“我没有超常的智慧,也没有特殊的关系,但我很努力,也很认真,最终是因为50年代特殊的社会环境,组织的培养和领导的帮助,以及我个人的一点微薄之力,才获评了这个称号。”她将这一切都归功于组织的领导、归功于时代与机遇,这是那一代人的情怀。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们也许无法选择自己的单位、无法选择自己的工作,但能选择的,就是如何兢兢业业地在现有岗位上,取得最佳的工作成果,而余爱芳就是如此。
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尽管余爱芳非常热爱幼教事业,而她也的确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得非常出色,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一个人的工作是无法完全由自己决定的。在管弄幼儿园工作还没有几年,随着上海市行政区划的变更,余爱芳所在单位被划入普陀区。虽然她希望能够继续留在农村幼儿园进行幼儿教育工作,但根据组织调动意见,余爱芳被调往普陀区从事区教育工作,之后又担任区长机要秘书。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女教师,到面对全区的教育事业,余爱芳既兴奋、又紧张,回忆起那时的经历,余爱芳说道:“面对优秀的工人劳动者们,我的眼界开阔了许多,与其说是我在指导工作,倒不如说是我在工作中学习到了许多。”说起这一段工作经历,余爱芳的话语中始终带着感恩的语气。
在工作中,余爱芳深深懂得,劳模的身份意味着自己在任何岗位上都要保持最饱满的工作状态,保证将工作干好。因此她开始认真熟悉新的工作,接触新的工作伙伴,努力在新的工作单位继续做出新的成绩。渐渐地,在区里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余爱芳意识到,中专出身的自己在知识水平上还相当有限,不足以胜任目前的工作,因此她进入机关学习,并获得区内的选调机会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夜大中文系攻读大专学位。当时的求学经历无疑是非常辛苦的,在保证现有工作完成的基础上,每周需要有三天到学校里上课。课程内容也十分繁杂,包括文学、语言学、逻辑学等诸多学科。虽然辛苦,但余爱芳都咬着牙挺了下来,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让自己能够将本职工作完成得更好。
经历不少变故之后,余爱芳被调动到徐汇区的宜山中学工作,工作职位仍然是幼儿教师,但也同时完成了不少成人教师的培训工作,并承担了部分党校的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余爱芳也加紧了自己工作的步伐,她希望将在有些时期浪费的时间尽可能地弥补回来。在1980年上海市成立幼教研究会后,余爱芳先后担任理事和副秘书长,自编幼儿心理学教材,并针对园长、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等不同群体开办培训班。“我当时既是幼儿园的教师,又是幼儿园教师的教师,”余爱芳这样说道,她认为这些工作都是责任与担当的体现。后来余爱芳在1983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担任徐汇校区的幼儿园园长与交大妇委会副主任,并在之后积极参与闵行校区的新建开发工作,于1987年来到闵行校区担任幼儿园园长,1988年获评幼教领域少有的副教授职称,并于1992年兼任接待办副主任的职务。
在述说完自己的经历后,余爱芳总结说道:“我觉得可能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工作调动像我这样频繁,但我始终觉得,我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还要专一行。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我都一定要做出一些成绩来。”在之后的工作中,余爱芳也不断收获各种荣誉,上海市优秀教师、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青年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积极分子、交大三八红旗手等,余爱芳把这些年的奖状、奖章一一摊开展示,如数家珍般地介绍着。这些荣誉在她的工作生涯中,都是一座座里程碑,标志着她在每个岗位上所留下的足迹,尽管经过几十年的风化有些奖章已经生锈褪色,但奖章所代表的劳模精神,无论经过多少年都不会褪色。
最重要的身份是家长
1992年退休后,余爱芳又重新被聘任到徐汇区教师进修学校,并主办了幼儿教师参观学习班,前后培训了共计4000余骨干教师,她将这项工作一直坚持到2005年才算真正离岗。如今的余爱芳,已经推却了所有工作,安逸地享受着老年生活,前几年她还经常参加市、区、学校组织的各类疗养活动,但现在随着年纪增加,外出不便,只能由儿女陪同到稍近的地方休闲。余爱芳儿子的住宅与自己的住宅之间只有10分钟的路程,家中一旦有什么需要,只要打个电话给儿子,儿子就会马上赶到,家中的蔬菜水果也是儿女订好直接送到家中,余爱芳与老伴甚至不需要前往市场就能满足每天的生活需求。面对现在的生活,余爱芳感叹道:“不管我以前做过什么长,但我现在最重要的身份就是家长。”
余爱芳家中共有一儿一女,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孙女,一家七口其乐融融,在这样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之下,家中的孩子们一直健康成长着。由于长期从事幼教工作的原因,对于孩子的教育,她有着自己特殊的经验。无论是人格的培养还是文化知识的学习,余爱芳都尽量给予孩子最好的条件。在前两年的一次劳模专访中,她还谈到了家风问题,她拿起当时的那篇报道,一一介绍着家庭成员们,还叙述着孩子们小时候的故事。余爱芳的儿子出生在七十年代,当时余爱芳的老伴被调往西双版纳,而她自己也无法给儿子提供很好的照顾环境,可以说,当时也是受到了许多老同事们的照顾,自此余爱芳也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了尊敬与友爱之根。因此,余爱芳的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主动为家长分担家务,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而当家中有瓜果点心时,孩子们也会主动与邻里分享。尽管当时家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余爱芳丝毫不在意,还为孩子们懂得分享的行为竖起了大拇指。可以说,余爱芳对孩子的正确教育,让在他们之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受益一生。
余爱芳的儿子与女儿都有不错的工作,也都找到了相守一生的伴侣,紧接着家中又增添了下一代,余爱芳的小孙女成为了家中的宠儿,而抚育小孙女的重任,也交到了余爱芳与老伴的身上。那时的余爱芳已经退休,但她还仍然用文字记录着自己与小孙女相处的点点滴滴。她从一大堆材料纸中翻出一篇当时写的文章,里面记录着她与小孙女每天所做的事情。在文章中,她还特别强调了不能让小孙女陷入溺爱之中,而要让她竖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这正是一种家风的传承。现在余爱芳的小孙女已经亭亭玉立,在新西兰攻读大学,这也是余爱芳培养孩子的又一次成功。
余爱芳这样温暖和谐的一大家子人,旁人是十分羡慕的,这也正归功于这种优良家风的传承。谈到家风问题,余爱芳表示,孝爱友善,宽和待人,这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优良传统,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家族如何延续,都是一定要传递下去的东西。现在的余爱芳,已经卸去了所有工作职位,完全融入到自己的家庭生活当中,但她始终记得自己的三个身份,家长,劳模和党员!
劳模小传:
余爱芳,女,1936年生人,1955年参加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退休。1955年起于上海市西郊区管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1958年进入普陀区从事全区教育工作,后担任区长机要秘书,1976年调动到上海市徐汇区宜山中学担任教师,同时组织成人师资培训与党校工作,1983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幼儿园担任园长与妇委会副主任,1987年调动至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1988年获评副教授职称,1992年兼任闵行校区接待办副主任,而后退休,被徐汇区教育系统聘任至徐汇区教师进修学校,2005年最终离岗。
在职期间,余爱芳工作踏实努力,屡获殊荣,1956年获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优秀教师、西郊区优秀教师,1958年获上海市优秀团员、上海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60年上海市文教先进工作者,1979年获徐汇区先进教育工作者,1985年获上海交通大学三八红旗手,1989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积极分子,1990年获上海交通学总务二处优秀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