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新典范 | 一群打着“没有硝烟的战争“的白衣团队
时间:2019-03-21 浏览:4473

峥嵘风姿正当时,且看白衣妙回春。在职工总数86人,其中女性82人,平均年龄30.5岁的上海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里,女性医师的精湛医术、温和态度和干练作风始终为人称道。作为2010年首批国家重点临床专科、上海交通大学985工程建设项目、上海市公共卫生急诊“新三年行动”建设单位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点学科,上海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之一,凭借“对个体生命无差别的珍惜与尊重”,承托起了万千病弱儿童的生命之旅。


创造奇迹,用精湛医技守护生命

重症医学科作为国内规模较大、救治能力最强的儿童重症医学科之一,是多学科合作的综合监护和危重病抢救病房,拥有运行泸定路和北京西路两个监护病区(PICU),合计开放床位35 张。同时,重症医学科囊括重点项目包括各种模式呼吸支持、血液净化、体外生命支持技术等,并开展各种监护技术,临时心脏起搏技术、食道调搏术等常规抢救技术。在呼吸衰竭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肝功能衰竭、危重神经系统疾病、严重风湿免疫性疾病和儿童突发严重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等情况中居全国领先或先进地位。


2015 年,科室开展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成功救治自主心跳停止90分钟暴发性心肌炎病患,近三年已开展50余例,抢救成功率达7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科室新开展器官移植监护。2015 年年救治人数超过1500 人,抢救成功率超过95%,挽救了许许多多危重患儿的生命。作为最早开展危重儿童院前急救与转运。配备医生护士团队,提供24 小时响应服务,服务半径超过200 公里。


2016年7月重症医学科收治了一名从15楼高空坠落的4岁女孩琪琪。尽管医护人员已经全力救治,但因琪琪伤势严重,出现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寻求进一步的治疗手段迫在眉睫!15楼的高空坠落造成的大面积肺挫伤、血气胸、失血性休克情况非常严重,连基本的生命体征都不能维持,合并严重呼吸衰竭(ARDS)和呼吸窘迫,孩子生命迹象微弱,我们用呼吸机辅助琪琪通气,期间不断给予琪琪少浆血、血浆、白蛋白等支持治疗,并逐渐上调呼吸机参数,但她的生命体征仍不能保持稳定。常规的抢救手段都已经实施,但对于一个15楼的高空坠落伤,造成如此多的并发症的患儿,通过这些常规手段救治存活是不可能的。重症医学科只能寄希望于通过ECMO和不懈的抢救努力,才可能发生奇迹。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的英文简称,是代表一个医院的危重症急救水平的一门技术。1953年Gibbon为心脏手术实施的体外循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心脏外科迅猛发展,也将为急救专科谱写新篇章。在心脏手术期间,体外循环可以短期完全替代心肺,可以实施心内直视手术。ECMO可对需要外来辅助呼吸或循环功能不全的重危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循环支持,是代表一个医院、甚至是代表一个国家危重症急救水平的一门技术,可以创造机会让孩子去修复肺部创伤。

虽然从ECMO的建立到运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重症医学科的医师们绝对不允许琪琪这么幼小鲜活的生命就这样从面前消失。当琪琪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时,整个医护团队与她共同进退,尽最大的能力去救治她。在向琪琪爸爸妈妈介绍之前使用ECMO病例的详情,以便家长了解ECMO是怎样的一种治疗方式后,重症医学科开始使用这种方法,去挽救危在旦夕的幼小生命。

在接到ECMO上机的通知后,普外科刘江斌副主任以及手术室的麻醉医生、手术护士等立即到达PICU,在床边进行ECMO置管术。期间琪琪因肝损严重,胆红素升高,同时予以血液净化治疗。从ECMO上机伊始,琪琪的每一个指标都牵动着医护人员的心,ECMO团队的成员们在上机的123个小时里,不间断地监测琪琪的变化,确定她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并向良好情况发展,终于在可靠的ECMO技术和医护人员不眠不休的守护下,五天后,琪琪顺利撤机了!
“我特别感谢这里的医生护士,感谢医院。如果不是在这里,我不知道这个孩子现在能不能这样,是不是有机会出来。这里的医生不仅有高超的医术,更重要的是他们真的把孩子看做自己的一样。”琪琪妈妈讲话的时候眼眶微红:“上ECMO的几天,虽然孩子在里面,我们在外面,但是医生和我们有非常好的沟通,让我们清楚孩子的具体情况。我真的没有任何的不放心,我们感受得到医生护士们的努力和对琪琪的关心,那也是他们的孩子,我相信他们。”

正是在重症医学科不懈的努力和高超的技术下,一个又一个像琪琪这样命悬一线的孩子被救回生命,得以享受生命的鲜活与美好。他们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值得动容的生命奇迹!

尊重生命,用微笑向暖浇筑生命之花

重症医学科的日常工作,有着高难度、高风险、高压力的特点。在重症医学科中,流行一句话:“白加黑,5+2”,这指的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工作不分白昼黑夜,没有休息日。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多年如一日,坚守在这个陪伴患者挣扎于生死边缘的岗位,运用专业知识,挥洒执着和热爱,用无私谱写着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生命赞歌。


他们欣赏过普陀区天空清晨那慢慢升起的鱼肚白,欣赏过泸定路新院深夜如水的月色下斑驳的树影,见证了死里逃生后,孩子们春花般的笑颜,因为获得的幸福与力量,他们勇往直前。

他们一度与死神赛跑,用精湛的医技拯救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因暴发性心肌炎伴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入院的4岁患儿彤彤,入院不久即血压、心跳全无,眼看着一个鲜活幼小的生命正在离这个世界远去,PICU抢救团队不言放弃,持续进行了超过1个半小时高质量的心肺复苏,逾9000次的心脏按压,终于把彤彤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可是,小彤彤的血压依然无法维持在正常范围,7个主要器官功能衰竭,心律失常仍频频发生,气管插管中也喷涌出大量的粉红色液体,出现了严重的肺水肿症状。为了替代心脏功能,重症医学科又启用了ECMO技术。住院32天,其中11天ECMO,4次血液净化治疗技术,14天呼吸机,15天人工心脏起搏器,彤彤终于康复出院了!令人惊讶和赞叹的是,来势汹涌的疾病没有在彤彤身上留下任何后遗症。“长大了我也要当医生”,出院时,彤彤紧紧依偎在张育才主任怀中,一脸郑重的说。可以说,正是重症医学科里每一位医师传达的“尊重生命”的信念,表现出的对守护生命的无限执着,感动了彤彤,深深地影响了她。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不遗余力挽救每个生命”的职业准则,已成为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成员们的人生价值的全部,他们将继续坚持“为儿童服务就是幸福”的宗旨,牢记“健康所系,性命所托”的神圣使命,竭尽全力除患者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义无反顾地为了崇高的医学事业奉献光热、开拓创新、不懈努力,奋斗终生。

提升自我,多彩生活展现巾帼魅力

2018年,为庆祝“三八”妇女节,上海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女职工们和全院女职工一道观看了红色电影《红海行动》,学习军人的拼搏精神,勇往直前的昂扬斗志。电影中的一幕,在面对营救一名中国女人质和带走一百多名当地人质的艰难选择面前,中国军人杨锐决定在保证完成任务的前提下,救走全部人质。这一幕深刻体现了“对个体生命无差异的珍惜与尊重”,与在场的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本职非常契合,深深地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女职工,使她们坚定了身穿白衣的信念。


脱去白衣大褂,她们是知性优雅的女性。医院的妇女组织经常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女医师们搭建成长成才的多元平台。近期,在院妇委会举办的“镜中花——压花绘画”手工制作活动,女职工们通过在动物画像上通过植物的根茎叶花等材料即兴创意DIY使得花草二次绽放,原本的动物们就像戴上了美丽的头饰,穿上了温柔的花裙,平淡的画像在白衣天使们的手中千变万化,每个人的艺术作品都让大家刮目相看。与此同时,院妇委会还组织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活动——与上海交通大学女教师联谊,女专家们为女教师子女开展了专病专科义诊活动。义诊团队八位具有高级职称和丰富临床经验的女专家组成,义诊活动从下午1点开始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受到广大教职工和校友们的热烈欢迎。大家纷纷表示,女医师们典雅的气质下,都有一双妙手,她们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偏拼才华。

通过各类活动,不仅丰富了女医师们的业余生活,也将这支队伍更加牢固地凝聚在了一起。上海市儿童医院的女医师们激昂了斗志、明晰了初心、享受过欢乐,亦宣扬过湛湛医术。巾帼不让须眉,志高不输才高,正是她们的真实写照。

从医不易,女性从医更不易,让我们向所有在平凡或不平凡岗位上工作的“儿医女神”们致敬!

【团队小传】

上海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在职工总数86人,其中女性82人,经过妇女同志的共同耕耘努力、奋发建设获评了2018年上海市工人先锋号;2018年上海市巾帼文明岗;上海交通大学2015-2016年度“三八红旗集体”;上海交通大学2013-2014年度“文明班组”;主任张育才荣获2016年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副主任崔云荣获上海交通大学2015-2016年度 “三八红旗手”;副主任戎群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0-2011年度“三八红旗手”;护士长陈嘉玲荣获上海交通大学2013-2014年度 “三八红旗手”;护士长陈嘉玲荣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1-2012年度 “三八红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