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工会与董浩云航运博物馆联合举办“手绘制作非遗折扇”活动
时间:2019-10-12 浏览:3001

为了唤起文化记忆,体味扇艺之美。10月12日,由档案馆工会联合董浩云航运博物馆推出“折扇文化欣赏与手绘非遗折扇、制作活动”。活动特邀上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收藏家协会会员、上海发明协会会员、折扇艺术馆馆长朱镇虞现场为大家讲述折扇文化以及亲自指导如何手绘并制作非遗折扇。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全体教职工参加此次活动,活动在董浩云航运博物馆一楼中庭开展。



首先,朱镇虞馆长向大家介绍了折扇文化的来源以及其承载的文化含义,扇子有“并面”、“怀袖雅物”、“净君”等美称,早在远古时代就已出现,最早的扇子是统治者权力的象征,主要用植物叶、禽羽、玳瑁、丝绸等材料,通过镂、烫、雕等工艺制成,是谓“以木为扉,以苇为扇”。扇子造型优美、构造精致,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了解完折扇的基本知识后。他详细向大家展示了折扇扇面的绘制过程和制作要点,一把折扇从取料到成扇,期间要经过晒、煮、闷、削、锯、磨等工序,少则四十余道,多则七十余道,耗时经年,方可成就一把材质稳定、结构精巧,符合国人审美趣味的怀袖雅物。在朱老师的指导下,大家纷纷动手实践。大家认真专注用自己手中的笔墨勾勒出一幅幅生动而富有灵气的扇面,既有跃出水中的“爱莲”,也有中华传统的“福禄寿喜”之人生,还有老师挥毫写下恣意的经典诗词,如行云流水般的洒脱,获得一致好评。


扇面绘制结束后,大家开始给扇面定型,朱老师并仔细地装上扇骨。一幅意蕴丰富,形态优美的扇子就顺利完成了,大家亲手制作并拥有了一把属于自己的扇子。老师们纷纷表示活动很有意义,希望今后多举办此类活动。


丹青溢彩,翰墨飘香,手绘折扇文化,感受传统魅力。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有利于增加人们对折扇的了解,而且更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扇文化。同时该活动也是档案馆工会与董浩云航运博物馆积极联合,充分利用博物馆的优势资源,是馆内文博宣教活动形式的又一次尝试。


未来档案馆工会将与各文博场馆一道,充分利用本馆在文博及档案方面的优势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活动,在开拓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丰富馆内教职工的文化生活,为学校的文化建设增添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