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话筒”陆澄走进交大,为教职工传授经验
时间:2019-10-17 浏览:6276

精韵涵泳,培根铸魂。2019年10月16日下午,上海市朗诵协会会长、上海广播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获得者陆澄先生来到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带领交大广大朗诵爱好者感受朗诵艺术的魅力。


此次活动由校工会主办,钱学森图书馆工会、教工演讲朗诵协会承办,是校工会“思想政治引领专项”和第四届教职工文化艺术节活动之一。钱学森图书馆党总支副书记、工会主席魏红,教工演讲朗诵协会会长凌德祥,副会长刘音、索宇环,秘书长田琳,女教师联谊会副会长王莲芸等30多位教职工参加活动。


凌德祥在会上致辞

出于对诗歌文学的执著爱好,以及主持人深厚的语言功底,使陆澄对诗歌朗诵艺术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追求,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将诗歌朗诵艺术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高度。近年来,上海的诗歌朗诵活动日渐兴盛,如何阅读诗歌,献声朗诵,成为陆澄研究和传播诗歌文化以及朗诵艺术的又一热点课题。多年来,他身体力行,全身心投入该领域的培训、讲座、演出和编导活动。


陆澄认为,朗诵者要做两项至关重要的功课,就是感受和想象,即充分调动记忆中的信息材料,激发丰富的形象思维,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环境、情景,大到天地山川、大漠阔野,小至一草一木、只言片语,来一番零距离的体察和体验,如临其境、如视其景、如闻其声,从中获得直观性、具象性的真实依据,由而达到朗诵表达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


整场讲座持续了一个半小时,谦和幽默的陆澄分享了与凌德祥的友谊,与交大的多种联系,拉近了他和交大教职工的距离。他从朗诵的定义入手,剖析了朗诵的内涵,把朗诵和朗读、诵读做了区分。从作品选取的技巧到表达的方式,从作品基调的把握到节奏处理的方式手段,口语风格的借鉴方法,结合多年的实践经历,深入浅出的为听众进行辅导。


为了回答朗诵爱好者提出如何选择作品的问题,陆澄还专门总结了自己几十年朗诵的经验,从量身定做作品、量力而为选择作品、审时度势等几个角度为大家细致讲解作品选择。


最后,陆澄结合著名朗诵作品、《致橡树》、《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等作品,手把手为大家分析不同类型作品朗诵语调的把握技巧和表演经验。一个半小时的讲课转眼就过去了,在场的老师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效果。聆听讲座的老师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讲座感受到了匠心中延续的声音魅力,体会到了梦想的力量,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立足岗位做贡献,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来源:教工演讲朗诵协会
文字:刘音
摄影:田琳
编辑: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