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戒毒前线的铿锵玫瑰
来源:校工会 时间:2020-07-05 浏览:10846

[编者按]白衣为袍,驰援“疫”线。疫情发生以来的几个月中,广大医务工作者以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最高使命,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日夜奋战,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大爱无疆的职业品格带给我们最多的感动和震撼。在上海交大,也有着许许多多投身于医疗卫生事业的优秀教职医务员工,在他们各自的领域诠释着为师之道和医者仁心。即日起,我们将开设「匠心交大」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交大医疗教育工作者对学术的赤诚之心、对工作的忠诚信念,对社会的热切关怀。

匠心宣言:毒品等物质依赖防治工作艰苦漫长,我已在这个领域耕耘了24 年, 不道苦楚,莫问前程;无问西东,只问初衷。我愿用毕生精力继续前行, 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我愿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提高人们防毒拒毒意识,珍惜美好生活。

赵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副书记、上海市重点学科(精神病学)学科带头人,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主攻物质依赖与成瘾方向。二十多年来始终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开展吸毒成瘾及复吸的机制和临床干预研究,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多项国家重点项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上海市十佳公共卫生工作者、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五一巾帼奖、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上海交通大学晨星青年学者、美国NIDA 国际合作杰出贡献奖、明治生命科学奖、上海市医务职工科技创新标兵、上海交通大学三八红旗手等。

大家对戒毒专业的医生是什么印象?是面对毒品瘾君子?不,这并不全面。先来说说这样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13 岁的男孩毛毛因为痴迷打一款电子游戏,和父亲发生口角,从四楼一跃而下,髌骨骨折,双大腿股骨骨折。就在孩子父亲焦头烂额之际,孩子说:“把手机拿来,我要登陆游戏帐号”。

第二件事:2017 年,留美学生小韩坐着轮椅回到国内。让她生病的是一种名为“笑气”的气体。“笑气”其实是一氧化二氮气体,人吸入会产生幻觉,这是年轻人的时髦新玩法。小韩因为频繁吸食,大小便失禁,甚至忘了自己的姓名。

还有一件事是一个40 岁的女性因为反复使用丙泊酚帮助睡眠,停用后出现失眠、焦虑乃至自杀等情况。丙泊酚又称“牛奶”,也是医用麻醉剂,其为大众知晓是因为歌王迈克· 杰克逊去世前被认为也用过“牛奶”。

这都是公开报道的新闻,这也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赵敏医生每天要面对的事:游戏成瘾、物质滥用、药物依赖……

她的工作,由于涉及隐私、考虑社会影响等原因,鲜为人知,但这不影响她潜心躬耕二十多年,把出色的成果写入临床,写到戒毒预防前线,写进国内外医学指南。

拓荒未知,科研前线的研究者

1999 年博士研究生毕业的赵敏通过人才引进进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一手建起了中心的物质依赖与成瘾学科,并创建了上海第一条自愿戒毒热线及上海市首个戒毒康复网站。

众所周知,药物滥用(吸毒)及其相关疾病(艾滋病及其他性传播疾病、丙肝等)的传播已成为全球面临的最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中国同样面临着毒品和艾滋病的双重挑战,至2016 年我国登记在册吸毒人员已达390 万,苯丙胺类合成毒品已成为我国第一流行毒品。吸毒与艾滋病感染及违法犯罪密切相关,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危害家庭社会安全。吸毒是一种复杂的慢性复发性脑疾病,戒毒后复吸率高、缺乏有效药物治疗是目前戒毒临床工作重点与难点。目前学界公认的戒毒模式主要分为脱毒治疗、康复治疗、回归社会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每一位毒品成瘾患者都会面临不同的挑战。26 岁的小洛是一位海洛因成瘾的患者, 在几进几出隔离强制戒毒所后,他来到了赵敏的门诊:“尽管我强烈地想要摆脱毒品控制,但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后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真的,那是一种控制与冲动两相焦灼的心态,然后我又开始吸食海洛因。每次都是好不容易身体把毒戒了,但心里对毒品的渴求就像恶魔一样缠着我。医生,我真的好恨自己!”面对着男孩,赵敏陷入沉思:戒毒工作不仅要在临床救治患者,更要探索疾病的源头,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人获救。赵敏开始聚焦海洛因依赖及复吸的分子遗传机制及心理干预系统研究, 以“海洛因依赖心理干预技术及康复模式研究”为主要思路,首次设计及建立一系列针对我国不同阶段及不同戒毒治疗机构的物质滥用患者特点的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完善了我国现有戒毒模式。

赵敏常说:“医者之大,不仅治病,更要治心。只要能为那些病人带来心灵的安抚与病情的改善,就是我作为一名医生最幸福的时刻。”带着这份真诚和坚持,她主持开展《线索诱导海洛因依赖者心理渴求的分子遗传及功能脑影像学研究》等科研项目,编写《海洛因依赖者预防复吸训练手册》《回归社会后支持和应急方案》等具有可操作性的干预手册, 使患者戒毒后的复吸率下降20%。她的团队与禁毒社工合作,针对回归社会后的社区海洛因依赖者进行个案管理,降低患者在高危期的复吸率。她的研究成果被纳入中国物质依赖治疗指南,广获好评。病人小洛这样评价赵敏:“赵医生愿用她最美的心,为一颗又一颗心灵‘摆渡’,记录一个又一个幸福时刻,为所有需要她帮助的人创造一个又一个灿烂的明天!”

自2004 年我国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以来,虽然受益于该政策的患者人数不断增加,但由于美沙酮需要患者每日前往指定地点服药,于是,依从性差、门诊维持率低就成为了严峻的问题。赵敏首次在我国物质滥用治疗机构建立“列连管理干预”和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综合干预模式,并设计成简单易于操作的行为干预及项目管理电脑软件,使治疗脱失率降低了31%。这些成果已在全国10 多个省市100 多个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推广应用。

“正是在患者的身上,我看到了我们研究的方向和价值!”赵敏告诉她团队的成员。近年来,她密切关注我国毒情变化,对在我国快速增长的苯丙胺类( ATS)合成毒品成瘾开展了系列研究,通过神经心理、脑电生理、功能磁共振技术,发现ATS 成瘾所致认知损害与精神症状的基本特征和重点脑区,并大胆提出ATS 成瘾及认知损害的前额叶—纹状体环路谷氨酸/GABA缺陷机制,针对合成毒品成瘾积极开发三项“黑科技”—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计算机化成瘾认知康复系统(CCAT)、虚拟现实毒瘾评估及矫治系统,精准治疗合成毒品成瘾,为降低合成毒品成瘾危害做出重要贡献。

作为联合国科学委员会和国家卫建委专家,赵敏参与我国药物依赖治疗系列指南、戒毒相关政策的制定,领衔制定吸毒成瘾认定质量控制流程及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国际专家顾问组在中国唯一成员,并作为中国协调人负责中国现场研究。

用心呵护,不忘初心的大爱医者

赵敏是“科研女超人”,更是临床上的好医生。

由于戒毒病人在社会上往往受到歧视,心理自卑。在戒毒过程中,他们不仅要饱受戒断症状和躯体疾病的折磨,还要努力摆脱心灵对毒品的渴求,更要承受家庭、社会的压力,这种痛苦旁人难以想象。

赵敏不仅医术高超,能准确地鉴别病人是躯体疾病、戒断症状还是诈病,更重要的是她能用理解、宽容的心态来对待病人,给病人心灵上的温暖。曾经有一位病人由于长期吸毒,出现大面积皮肤溃烂、缺损,继发严重感染,多处就诊无法治疗,家属觉得他是个负担,准备送到自愿戒毒中心后就一走了之。赵敏得知情况后积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吸毒者也是病人,和其他病人一样饱受病痛的折磨,不仅有躯体的疼痛,更多的是心灵的伤痛,他们更加需要亲人的关爱。”以后,赵敏每天亲自为病人换药,由于伤口面积大,换药时散发出阵阵恶臭,病人看在眼里愈发自暴自弃,甚至出现了消极自杀的念头。赵敏在查房中敏锐地觉察到这种不良情绪,她一边提醒医护人员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一边对病人进行动机强化治疗,不断强化其戒毒的动机,让病人逐渐意识到戒毒不仅仅是为了他自己,也是为了他的家庭。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人终于脱毒出院, 伤口逐渐痊愈,更重要的是,他重新找回了活下去的信心!

2017 年,一位因“笑气”成瘾的留学生入院,到病房时已无法站立。赵敏在多次细心问诊后,确认其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由于针对 “笑气”所致的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尚缺乏临床治疗指南,面对岌岌可危的年轻生命,赵敏利用多年积累的临床治疗经验,精心制定治疗方案,使年 轻的生命重获生机:又能站立了,语言表达和记忆力也在好转……这一 切让眼看要枯萎的花季生命再次拥有了绽放的可能。

致力科普,服务社会的传播者

如何挽救更多人?赵敏深知,与其在下游挽救落水者,不如去上游呼吁人们不要落水。药物依赖与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脑疾病,赵敏在攻克前沿基础研究难题和科研转化为实际临床应用的同时,一直致力于公众的预防科普工作,倡导“防胜于治”的成瘾预防理念,她积极参与上海市禁毒立法调研和上海市禁毒教育馆的组建,参与国家卫建委《戒毒条例》《自愿戒毒机构病历》《自愿戒毒协议》等的编制及修订,组建了本市唯一的医疗戒毒专业网站,通过热线电话和网络为戒毒患者提供心理咨询与预防复吸指导,面向全社会进行毒品预防宣传工作。

近年来,她带领团队原创微电影、微课、线下学校等科学性强、制作精良的系列科普成果在各类禁毒、教育机构推广应用,借助新媒体在爱奇艺、优酷以及腾讯视频上线,累积点击5 万余次;微电影已在上海、云南、

广东、深圳、河南等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获得23 所中小学和职业学校、

6 所精神卫生中心和9 家禁毒教育机构或协会的良好反馈,促进了广大儿童青少年和普通大众的识毒、防毒意识和技能。开通“上海市物质成瘾诊疗中心”微信公众号,通过线下和线上相结合、多单位联动的科普宣传模式建立起“物质成瘾科普系统”。编订一套包含完整团体辅导干预手册、配套播放课件、音乐、相关资料的6 周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方案,在徐汇区、嘉定区、宝山区、虹口区等区县对青少年进行团体辅导,接受干预的学生毒品知识知晓率提升19%,个人保护因素和家庭保护因素也表现出增加趋势。

赵敏和团队拍摄的科普微电影斩获全国精神科首届微电影大赛、全国学习十九大精神·共创健康时代主题医学科普视频大赛、第三届全国卫生健康微电影节等多个大奖,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不忘初心,不觉其苦。我愿用毕生精力继续前行,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我愿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提高人们防毒拒毒意识,珍惜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