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白衣为袍,驰援“疫”线。疫情发生以来的几个月中,广大医务工作者以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最高使命,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日夜奋战,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大爱无疆的职业品格带给我们最多的感动和震撼。在上海交大,也有着许许多多投身于医疗卫生事业的优秀教职医务员工,在他们各自的领域诠释着为师之道和医者仁心。即日起,我们将开设「匠心交大」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交大医疗教育工作者对学术的赤诚之心、对工作的忠诚信念,对社会的热切关怀。
匠心宣言:医生是个非常神圣的职业,但也是最累人的职业。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像“天上星星”一般,在黑夜里传递光明的希望,用自身光芒照亮世人更为广阔的前行之路。
许迅,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同时兼任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执行主任及上海市眼科医院执行院长,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和上海市卫生计生委重中之重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眼底病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眼科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眼科及视觉科学系首届主任,担任上海市眼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眼底病学组组长。2009 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长期从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等致盲性眼病的早期诊断、防治、发病机制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及应用基础研究,建立了首个覆盖率达90.7% 的糖尿病社区防盲网络,现已作为全国防盲标准制定的参考;优化晚期 DR 手术技术,减少术后并发症,新技术推广应用到全国29 省市自治区3 万余例,成功率 97%;揭示了 DR 发病及其“代谢记忆”的新机制;针对 DR 引起的视网膜新生血管、炎症和神经细胞损伤,发明了一系列全新的治疗多肽,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5 项、国际发明专利2 项。主持国家十三五精准医学项目、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科技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十余项国家级课题。发表SCI 收录论著87 篇,研究项目获 2007 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 年华夏医学科技一等奖、2013 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近年来还领衔团队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3 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6 项、教育部科技奖 4 项。为提高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治和研究水平做出了贡献。2016 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上海的六月,夏意渐浓。穿过人山人海的候诊室和安宁的病房,径直走向长廊拐角处一间不大的办公室,迎接我们的是一位睿智大气,而又沉稳亲切,有着学者儒雅风范的眼科医生,他,就是许迅教授。亲切幽默的交谈,一个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让我们从科教研等多方面初步了解了许迅教授和他所带领的优秀团队。
百折不挠求精细,坚守赤子旧丹心
医生是个非常神圣的职业,但也是最累人的职业。而眼科医生更是医生群体里更为细致的群体。在被问到是什么原因让他选择眼科这个专业时,许迅甚是一脸的欣喜和感恩。
许迅是10 年“文化大革命”后首批参加高考的中学生,机遇对他来说特别难得,也让他倍感珍惜。父亲从事哲学道路,参军实现了政治报国的理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始终有着报国情怀的父亲意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健康是许迅这一代人所面临的问题,于是便鼓励和支持许迅从事医疗行业,为人类健康事业做贡献。在父亲的影响和支持下,原本就对医疗行业颇感兴趣的许迅更是信心倍增。成长于“文革” 年代,当很多同龄人选择大内科或大外科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时,许迅唯独钟情于眼科。在一次闭目思考时许迅觉得,人在生命中除了对死亡的恐惧以外,恐怕就是对双目失明的恐惧了。双目失明意味着没有了世界,就如同人闭目之后,看不到眼前的任何东西,是何其痛苦。尤其是那些本来看得见,后面又因为种种疾病看不到东西的患者,对他们的打击更大。因此,在不断询问自己的内心后,许迅毅然选择了眼科专业。在他看来,眼睛最为直观,从医者也最能通过病人的眼底血管直视其病变所在,因而很多疾病的初步诊断依赖眼科医生深厚扎实的基本功。“我从未后悔过我的选择,而很多事情也和择业一样,一旦选择,我就将终生追随,并尽力做到最好!”
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路上总会布满荆棘和诱惑。许迅坦言,在学医路上他也有迷茫和想要放弃的时候。值得庆幸的是,在每次最关键时刻,他的老师、上级领导及家人都能给予他很大的鼓励和支持, 才让他秉持初心坚持着。90 年代,为了能在专业技术上有更好的提升, 在家人及老师的鼓励下,许迅赴香港中文大学留学,随后赴美进修。当时和他一起出国进修的学生,在学成后面对国外的诱惑,很多都选择留在了国外,弃医从商,或者改做了基础研究,能最后坚持下来做医生甚至回国发展的并不多。每一次选择都是人生方向的一次大转变,国外进修期间, 许迅始终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初心,加倍努力学习国外的前沿技术和先进经验,时刻心系国家,希望有朝一日能将所学知识报效祖国,服务于国人。就这样,在抵住了国外各种机会的诱惑后,许迅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继续将青春奉献给祖国的眼科学事业。
正是由于对眼科事业的专注和无限热爱,由于追求完美的性格使然,如今的许迅教授已是国内著名的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专家,而该手术也代表当今国际眼显微外科的最高难度和最高水平。“持之以恒、百折不挠,追求精细、注重细节。”这是许迅几十年的医学临床与科研实践的座右铭。如果说前半句是他人生的总方针,授以他执着、坚韧的性格;那么后半句则强调了眼科医生必须具备的品质,“绣花水平对眼科医生来说太粗糙,能把一根头发分成三份,才是进行眼科手术的基础。”
虽拥有众多光环和成绩,但许迅仍认为他的梦想离真正实现还差远了!“人的成长成熟需要有一定的过程,大部分人可能要到45 岁以后才能发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是什么。”谦逊的他不愿急功近利,他会用接下来的十年乃至二十年的时间,遵循着百折不挠、追求精细的人生态度,去实现他的下一个梦想。
耐得住寂寞,也团结敢“闯”
时光轮转,学科发展的重任落到了许迅一辈人肩上。许迅曾针对视网膜脱离复发的再手术难题和视网膜脱离中最为棘手的巨大裂孔手术治疗进行深入的研究,系统地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分型和手术方法,手术成功率从最初的63%,提高到97%。
这项成果的提出,一是有赖于他当时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学习基础,给予了年仅35 岁的他以创新的思维和开阔的思路,使得他可以在前辈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提高;二是有赖于他的工作团队,所有人齐心协力、互相支持,加之前辈的鼓励和信任,使得他能够接手复杂病例,做当时眼科界最复杂的手术。通过两三年的时间,这一研究初步成型,而这两三年也奠定了许迅临床工作的基础。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看似顺利的研究过程,其间仍然遇到了不少困难。当年年轻的许迅刚刚回国,在国内还没有知名度,而他创新的手术方法,其成功率和治愈效果都远远好于过往,导致很多人起初并不相信这一结果。所幸的是,许迅在开始这项研究时,就非常注重保存病人术前术后的对比照片和相关资料。当他将这些照片和资料一并交给杂志社审阅后,由于资料和图文的可信度高,这篇关于巨大裂孔手术治疗的文章最终得以顺利发表,并被安排在该杂志那一期的第一篇。“单靠一个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当时我就是凭着一股‘闯’的精神,带领团队克服各种困难,才最终突破了难关。”
十年光阴荏苒,许迅带领的团队耐住了寂寞,通过门诊随访等形式, 系统地记录下十年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资料,并将其进一步扩大至社区。这一防盲、干预的临床研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机理和临床防治》也因此获得2007 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在2008 年领衔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对自己热衷领域的执着与前瞻性,使许迅不断攻克眼科界一个又一个难题。眼下许迅从事的课题和新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筛选眼病的小分子药物。至今,他已初步筛选出7 ~ 8 个新药,可以说为未来的新药创制提供了方向、指明了道路。他承认每一次转型都是艰苦并且是有风险的,但他也同样相信—“闯”的精神是一名从事医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所需具备的基本品质。“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创新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和很长的路要走,而我,只是走了一小步。”
许迅目前最希望看到的,是在自己和团队的努力下,国家一类药中能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诞生。“这一过程并非急功近利所能达成, 路漫漫,会经历很长时间,也会寂寞,但要沉得住气,要敢闯!”
因材施教引学生自由发展,助飞人生梦想起航
“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置换术这一概念,就是伦敦大学五年级的医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来的。这一想法现在看来很直接、简洁,但在当时很多人却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许迅认为,在培养学生时,也应注重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的思维,并善于借鉴国外先进、有特色的教学理念,以期使自己的教学能够突破常规,而使自己的学生能够具备勇攀世界医学高峰的雄心和着眼于未来的长远目光,并能从基础做起,有勇气将临床问题转化为实验室的课题。
许迅教授门下有众多优秀的学生。“学生选择我作为导师,是对我的信任,而我也应尽到培养学生的责任。”他认为教师的责任有三,一是使学生成为专业工作者,即所谓的引入门、走上路;二是使学生能够独立研究;三是使其从独立发展到最终能够带领一个团队,并且能够带好队。因此,他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发展能力,给予学生一个有力的支撑团队、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开阔的国际视野。
虽然许老师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均很高,但他从不束缚学生们的梦想,而是给予他们充分的发展空间,让他们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自由翱翔。他让学生们在一年级结束后就考虑好他们自己的发展方向:是出国深造,还是在留在国内继续考博;是当眼科医生,或是到公司发展。他再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实际情况,为他们的未来发展作好铺垫、指明道路。他所做的这一切,为的就是使学生们今后回想起来,在这里求学的一段年华没有荒废,他们的人生也没有走弯路!许迅老师的学生中已有2 人成为博士生导师,3 人成为硕士生导师,2 人获得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2 人获得上海市“银蛇奖”,8 人次入选人事部、教育部青年人才计划、上海市科委、教委及卫生局优秀青年人才计划。
教书育人,因材施教、尽心尽责!学生发展,独立创新、成绩斐然!为人追求精细,为学耐得住寂寞,为师因材施教,这位平凡生活中的智者、医学领域的大家、晚辈眼中的慈父,带给我们太多的启示与思考。而生活中的许迅爱集邮,也爱旅游,更喜欢去他人不轻易能去的地方,不愿走寻常路!他笑谈如今他最大的兴趣,在于将这些年的成果稳步向前推进,把接下来两个十年目标的实验室成果转化到临床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