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明:把有限的研究资源用在为中国人民谋福利上
来源:校工会 时间:2021-03-16 浏览:8523

【编者按】交大校园中,既有优秀的教书先生言传身教、立德树人,育得桃李满天下;亦有辛勤的科学工作者静水流深、开拓创新,为国家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既有前辈名师勇于拼搏,敢为人先,在奋斗中成就伟业;亦不乏后起之秀一往无前,接续奋斗,将交大精神代代传承。尽管他们的专攻方向不同,人生经历各异,但他们的身上都跳动着交大人独有的“匠心”。校工会特开设「匠心交大」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交大工作者对学术的赤诚之心、对工作的忠诚信念,对社会的热切关怀,激励交大教师们奋发上进,推动交大各项事业再上台阶。

张永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山东东岳集团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他是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0 年全国先进工作者、2010 年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市科技领军人才、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特别是含氟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其功能膜材料研究,主持并圆满完成国家“86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10 多项,起草国家标准3 个,发表SCI 论文60 多篇,著《含氟功能材料》一部。

【匠心宣言】实体经济的质量靠科技的支撑。科技二字的含义是科学和技术的结合。我们在研究人类共有知识的同时,也要强化高技术研究,把有限的研究资源用在为中国人民谋福利上面。

膜材料 大未来

张永明是20世纪我国恢复高考后的78级大学生。从本科就读化学系到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张永明的科研方向逐渐聚焦在高分子材料领域,尤其是含氟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其功能膜材料的研究。攻读博士期间,张永明逐渐了解到,膜材料对于国家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其研究的困难程度。作为中国第一个研究含氟膜材料的博士后,张永明有一种无形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当他决定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时,很多人投来质疑的目光。然而,张永明认为,万丈高楼也是一块一块砖垒起来的,“哪怕我只能做出一部分,也是对国家的一点贡献”。张永明带领他的团队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征战全氟离子膜这一庞大复杂技术体系的长征,历经12年的艰难险阻,取得了今日成就。

张永明所研究的含氟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其功能膜材料是一种特殊材料,在航空航天、军事及诸多领域应用广泛。这种膜材料在离子的传导过程中能够产生电能,同时还能实现新物质的生成。这种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电化学电池中,实现了能源的转换、利用和高效制造,如燃料电池、锉电池、储能电池及大规模氯碱生产过程,在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其实,张永明真正开始接触含氟功能高分子材料要从我国的氯碱工业发展开始说起。氯碱工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支撑的GDP高达5.6万亿元。氯碱工业的核心装备是电解槽,电解槽的核心是全氟离子膜。此前我国所用的全氟离子膜100%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了我国氯碱工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

2000年开始接触氯碱工业用全氟离子膜研发的张永明深刻认识到这一核心技术对我国国民经济具有的特殊意义。于是,他只身开拓在这一研究领域中。从一个人到逐渐组建起自己的团队,再到与东岳集团组成产学研联合研发团队,张永明的事业迅速地成长与壮大。

2003 年7月,张永明怀着试试看的心情给东岳集团前总裁刘传奇打电话,谈了自己想与东岳合作搞离子膜研发的想法。令他没有想到是,第二天,东岳集团总裁和分管科研的副总裁就赶到了上海。他们热情邀请张永明去东岳集团搞离子膜研发和产业化。

10年攻关后,张永明终于迎来了这个项目的成功,国产离子膜问世,不但结束了国外长达30年的技术垄断,更为中国实现从氯碱大国到氯碱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是我国氯碱工业发展的里程碑。然而,这10年中又有太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与张永明相伴,他甚至很难讲出到底什么时候最艰辛,他说:“这就像唐僧去西天取经,哪一个妖怪消灭不了就过不去。这样大的一个系统工程,其复杂和艰辛难以描述。”

尽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张永明坦言,我国在这一领域与国外相比依旧有相当大的差距,尤其在特种高分子材料领域差距比较大。他希望能够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推动带动国家整个含氟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发展,尽快缩短与国外的距离,甚至迎头赶上。当问及这个预期时间时,张永明信心满满地说:“我觉得,再有几年时间,我国含氟高分子材料领域大部分技术都会赶上国外水平。”

为了心中的这个宏愿,张永明依旧不知疲惫地奋战在领域前沿,他笑称自己每天都在冲锋,很难歇一歇。在他的生活中,“工作就是休闲,休闲就是工作”。他坦言,他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为了在含氟功能膜材料上,书写民族腾飞与富强的美好未来。实体经济的质量靠科技的支撑,没有强大的科技能力,实体经济的强大是一句空话。科技二字的含义是科学和技术的结合。在我国的科技水平、企业的研发能力较低的情况下,我国应当加强基于技术开发的基础理论研究。他要争分夺秒把有限的研究资源用在为中国人民谋福利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