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三个代表”思想 开展科技扶贫活动
上海交通大学工会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探索教师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和智力扶贫新路,我校工会于2001年7月组织本校农学院20多位教授、副教授和研究生赴安徽省大别山开展科技扶贫活动,受到了革命老区人民的热烈欢迎,也得到了省、市、县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精心准备 点好“菜单”
为了搞好这次科技扶贫活动,校工会会同农学院首先作了思想发动和队伍组织工作,由各专业教师提出了可提供科技扶贫的29个项目。在此基础上,校工会主席季学玉同志亲自带领农学院的3位教师赴大别山区进行前期考察、调研,了解各扶贫点的实际需求,带回了需要科技扶贫的“菜单”。回校后,又按照“菜单”具体落实了对口专业和教师,制定了此次活动的计划。
2、深入基点 咨询指导
科技扶贫团在大别山区6天时间里,冒着酷暑分别到了六安、金寨、霍山、舒城等市县,在40多个农业示范点,渔牧养殖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厂以及个体承包农户,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现场科技咨询、指导活动,包括办短期培训班、开科技讲座、作技术诊断等,内容涉及到植物裁培、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畜禽疾病防治、农产品保鲜加工和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及企业管理等方面,解决了当地不少农业生产上的难题。还有的教师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许多改进和发展当地农业生产的建设性意见,并向市、县有关领导作了汇报,得到了他们的高度重视。
3、签订协议 长期合作
教师们在现场科技扶贫活动中,通过广泛的接触、调研和磋商,在高山反季节蔬菜栽培、皖西大白鹅养殖、灵芝孢子粉开发、建立组织培养实验室和畜禽诊疗实验室等方面,同当地农业生产与科技部门达成了深入开展项目研究的合作意向,并得到了当地政府从政策到资金给予全力支持的承诺。去年10月底,大别山区所在的六安市又专门组织代表团对学校进行了回访,双方正式签订了科技扶贫协议书和5个项目合作协议书,从而使暑期科技扶贫活动引发了上海交大同大别山区的长期、全面技术合作与开发。
短短一周的科技扶贫活动,收到了十分显著的效果,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安徽日报》、《文汇报》和《上海科技报》对本次活动作了多次报道,称此举是教育工作者将科技恩惠洒向老区人民,是对老区经济发展的新贡献,体现了新时期上海交大教师高尚的精神境界。而组织科技扶贫团下乡服务,不仅有利于老区的建设与发展,同时也拓宽了高校工会工作的思路,对提高教师政治思想和业务技术素质起了很大作用。
1. 科技扶贫活动加深了教师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
通过这次活动,教师们把先进科技知识带给老区人民,促进了老区的生产力发展;把先进文化和改革开放的观念带给老区人民,则促进了老区的社会进步。因此,大家认识到,开展科技扶贫活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体现了知识分子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和对老区人民的情意,它既符合国家总体利益,也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教师们一致表示,这样的活动以后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
2. 科技扶贫活动提高了教师们的政治思想觉悟
教师们开展科技扶贫活动不仅向老区输出了专业技术,而且也向老区人民学到了许多好思想、好品质、好传统。尤其是大别山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地教育与打动了每一位老师。大家决心要更多地为老区人民提供无偿援助,让当地人民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3. 科技扶贫活动提升了教师们的教学、科研水平
在这次科技扶贫活动中,教师们对大别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边工作,边考察,积累了大量对教学、科研有用的资料。一些教师还设想,经过若干年努力,将来要使大别山区成为学院教学、科研的重要实验基地。在科技扶贫过程中,教师们也向当地干部、群众和农业技术人员学到了许多实践经验,进一步充实了教学、科研的内容。
去年暑假,在校工会的支持下,农学院又组织3位专家与工会副主席一行4人到江西省革命老区会昌县农业局、畜牧局及其生产点进行科技咨询与调查研究,特别就困扰当地农民与干部的烟叶与柑橘疾病防治问题提出改进与建设性意见,得到会昌县县委书记与县长的高度评价。农学院还有一位专家前往延安地区举办植物栽培讲座,并为子长县在农学院免费培训4名技术人员,让他们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科技扶贫活动正向中西部其它地区延伸与拓展,产生了可持续发展的效应。
组织教师到大别山开展科技扶贫活动曾被评为“2001年上海市职工精神文明十佳好事”,并获“上海市精神文明十佳好事”提名奖。
(2003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