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中午,由上海交通大学工会主办,教职工致远文艺协会、咖啡文化和交流协会联合承办的“工夫在诗外——咖啡香里品诗书”主题讲座在逸夫楼“ICCI文创·书里”成功举办。讲座由致远文艺协会会长张玉梅教授主持,四十余名师生参加活动。
主讲人褚水敖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上海市文联秘书长、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兼秘书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上海诗词学会长、巴金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第五届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终评委。现为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上海诗词学首席顾问、复旦大学《诗铎》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本次讲座,褚水敖以“功夫在十诗外”为题,为大家做了关于诗性智慧、情理并融等内容的报告。他以“当前诗歌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准确地指出,新诗没有解决民族化问题,旧诗没有解决现代化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他从古代至今日、从国内至国外、从诗内至诗外等多个角度分析了这一问题的原因所在,并提出发现问题是关键,解决问题才是发展,在具体创作上存在着共同的问题,即“缺乏诗性智慧,未能情理并融”。
在谈到当前诗歌“缺乏诗性智慧”问题时,他解释“诗性智慧”的基础是“诗性思维”,也就是在诗歌创作中,直觉的理性与逻辑理性的结合。诗会成为艺术的灵魂,不仅因为完美呈现了人类的感官印象,更主要的是因为体现了人们完美的理性。他还提出了自己新颖的独特见解,可以概括为三个字,即“浓”“活”和“深”,并对这三个字的含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在谈到当前诗歌“难以情理并容”问题时,褚水敖指出哲学的极致是“美”,而“美”的极致一定蕴含哲理性,诗歌具有思想性,哲学是思想的顶峰。优秀的诗词作品,既有浓厚的情感,同时又必有深刻的理智,即“情理并融”,例如杜甫的《绝句》和《登高》和张若虚的《春江花雨夜》和王维的《使至塞上》等诗词即是情理并融的完美呈现。最后,他提出“工夫在诗外”,要强调“理”,要提高思想内容、精神高度,建议作者要多读书,比如哲学、先秦文化、希腊文化等,推荐阅读《中国哲学通史》《古希腊哲学史》《中西印哲学导论》等书籍。此外,书法、绘画、养生等作为诗词的载体,对诗词的创作也大有裨益。
褚水敖的讲座引发了现场听众的强烈共鸣,许多人表示很受启发,对当前诗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大家也热情地与讲座人进行了互动交流。
讲座的第二个环节为“咖啡香里话诗书”,由咖啡文化和交流协会会长孙卫强教授主持。
应邀到会的吴洪英咖啡师是精品咖啡协会(SCA)认证中级咖啡师、上海市妇联资源配送平台咖啡讲师和云南保山比顿咖啡学院咖啡讲师、闵行区书法家协会会员、闵行区女书家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她为大家介绍了不同品种的咖啡豆和不同咖啡壶的功能,并且现场展示了手冲咖啡艺术,为现场参加讲座的师生带来味觉和视觉的愉悦体验。
咖啡互动环节气氛热烈,老师们纷纷围拢过来,与咖啡师积极互动,品鉴每一款手冲精品咖啡。
一个半小时飞逝而过,不知不觉中活动接近尾声。讲座在老师们品鉴咖啡的愉悦中,在浓浓的书香与咖香中,圆满地结束。
撰稿:李蓓
摄影:常非、孙卫强、钱荣昌
稿件来源:致远文艺协会、咖啡文化和交流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