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和日暖,春去夏来。2019年4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教职工致远文艺协会谷雨文化采风活动在此嘉期隆重举行,来自全校各个院系、机关单位的三十多名教职员工和学生参加了活动。
上午9点30分,谷雨文化采风活动在人文学院211会议室准时开始。致远文艺协会会长张玉梅教授首先把采风活动上午时段的主讲嘉宾、著名国际汉学家、日本福冈大学教授海村惟一先生和上午时段的主持人、人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朱丽霞教授推介给大家。随后,主持人以朗诵张玉梅教授和海村唯一教授即兴唱和的打油诗的方式,别开生面地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
之后,海村唯一他做了一个半小时的题为“文化地理学视域中的日本文化和文学”的精彩报告。
海村惟一教授的报告从亚洲大陆西高东低的地形、西高东低的气候讲起,从而引出西高东低的文化、生计文化层面的日本文化、制度文化层面的日本文化、意识形态文化层面的日本文化、文字文化层面的日本文学等,为我们循序渐进地讲解阐释了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而又独立发展,自成一家的日本文化的奇妙之处。他首先展示了日本各地馆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各处《风土记》的书影。从“风土”这一源于汉语,而又加入了日本人独到理解的词汇起,讲座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对日本文化与文学的解读。传说中的蓬莱仙山、印象中的樱花之国、同样使用着汉字的国度,这些是外人对日本的常见印象。而海村教授也从这些入手,从经济基础的衣食住行,讲到上层建筑的官制、侘寂文化、意识形态。而这些相对形而上的概念,又通过不同品级官员服装的色彩区别、器具园林的构造形制等具象的事物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茶道、花道等体现了民族性格的“道”文化,乃至于与中国“生死观”大相径庭的“死生观”,无不在海村教授的讲解下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正如张玉梅教授总结的那样:海村惟一教授作为日本学者,他主题讲座基于深厚的学术底蕴,把日中关系视角下、日中文化比较视野下的日本文化和日本文学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既然畅生动,又幽默风趣,令人感佩不已,受益匪浅。
讲座过后,便是令人期待的谷雨文化采风环节。一行人搭乘校车,来到黄浦江东面的浦江郊野公园。天气虽不甚晴朗,但也称得上清凉舒爽。公园中草木繁茂,花团锦簇,风景优美。安顿下来后,大家纷纷拿出各自精心制作的冷餐菜肴与友人共享。共同努力之下,看似简便的午餐会也变得品类丰富,令人垂涎。
午餐会后,是妙趣横生的文艺活动。既有单手抓鸡蛋的挑战,也有棒打水袋的刺激。交后代乔子衿小朋友毫不怯场,主动为大家表演节目,令人忍俊不禁,拍手称赞。
尽管不时有纷纷细雨飘落,大家游园的兴致丝毫不减。繁花美景也激发了众人的诗性,纷纷唱和创作(采风活动中的诗歌创作附录于篇末)。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下午4点钟,谷雨采风活动圆满落幕了,但美好的回忆,仍将长久地留存于每一位参与者的心间。
附录采风活动诗作:
(一) 讲座开场诗
1.欢迎海村惟一先生莅临致远文艺沙龙打油诗
张玉梅
郊野留春住,海村可闲居。
东瀛水脉脉,惟一恣游鱼。
2.和韵玉梅打油诗
海村惟一
交大春永住,张园亦怡居。
嫦娥舞月影,玉梅逗池鱼。
郊野公园采风即兴创作
(二) 采风活动诗作
1.郊野公园三首
张玉梅其一
春尽不须叹,凭栏看牡丹。
蓬莱邀远客,翰院语声欢。其二
似雨欲晴天,春深赏杜鹃。
金鱼开羽扇,鸢尾弄花烟。
四季海棠后,两双飞燕前。
流觴歌一曲,弦动舞林鸢。
其三
东风无力子规啼,柳絮游丝落小蹊。
金粟下尘仓圣雨,肥鱼上岸海神堤。
忙耕郊野千秋地,勤政明堂百姓题。
春服裁成山水意,书生行到乱花迷。
2.浦江雅集赋七绝一首
海村惟一
谷雨时节云彩天,浦江岸边欢声甜。
挥棒击破塑袋水,令和日中友情延。
3.韩青和海村教授七绝
天朗气清白云现,夏来春去尽兴焉。
东海南山满秀色,汉风和韵齐翩跹。
4.谷雨有感(新韵)
魏燕
雨生百谷夏将至,万物勃发翠欲滴。
和风吹醺心欢悦,正当人生得意时。
5.谷雨采风有感
钱荣昌
谷雨花园协会游,新朋老友意兴悠。
湖平径曲鲜光色,过去青春也可留。
6.浦江郊野公园谷雨采风
周澍均
时逢谷雨微微雨,郊野公园走一回。
望尽平畴高架路,妆成立锦百花堆。
漫游可赏流行色,烧烤何须古雅杯。
试问诸君留意否?西邻禅寺洗尘埃。
撰稿:张玉梅、韩青
摄影:郑丽坤、张晓霓、朱建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