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人与宇宙——上海天文馆公共艺术项目 | 设计学院工会美育系列思想引领专项活动 第二讲
来源:周一帆 时间:2022-05-06 浏览:1161

5月6日,设计学院工会美育系列思想引领专项活动在线上举行,此次活动特邀上海月湖美术馆执行馆长赖瑞芬女士,带来《链接人与宇宙-上海天文馆公共艺术项目》讲座,吸引了近百位师生参与。本活动由设计系讲师汪单策划,设计系副主任孔繁强主持。

1651837602-image001.png

赖瑞芬女士详细介绍了上海天文馆6组大型艺术装置的策划、创作和安装过程。讲座通过大量图片和视频让听众感受公共艺术的魅力和多元表现形式,这六组作品是科学理性之美与艺术创造之美的结合之作。

1651837856-1.png

美国艺术家安东尼·豪以里约奥运火炬设计被中国观众所熟知,《朔弦晦望》是他在中国授权落地设置的第一件作品。这件动感雕塑作品以中国农历中的月相命名,将月球、地球、太阳的运动进行抽象。当叶片转动的刹那,随着镜面不锈钢的反射角度变化,呈现如宇宙星空般的动态光影,令人惊叹。日本艺术家多田美波的作品《宇宙》用极其简约、抽象的线条和形体表现宇宙,炫目光斑激发观众想象。美国艺术家米歇尔·奧卡·多纳的作品《光的速度》,这件很有仪式感的作品位于上海天文馆“家园”展区入口处,带领观众开启天文学探索之旅。法国艺术家文森特·勒罗伊创作的《生命》是5个独立的雕塑动态造型,它们各有不同,又息息相关,以生命和数字的形式,在自然与艺术之间,在过去与现在之间建立了联系。中国艺术家瞿倩梅的作品《恒星——诞生、光明、耀灭》采用大漆、砗磲粉、红木屑、朱砂及一些矿物颜料,绘制出恒星的核聚变反应、持续燃烧以及坍塌过程。

1651837720-image005.jpg

天文馆公共艺术项目中,还策划了一片临展区域,精选了包括历年李政道科艺基金系列活动的科学主题画在内的8件科艺作品,首次走出李政道图书馆入驻上海天文馆进行展览。这些作品中有设计学院学生创作的科艺作品《量子与拓扑,骄傲与自省》和《Thinking》。

在讲座后的互动环节,赖馆长与交大师生们讨论了公共艺术与观众的交流互动问题,赖女士认为看得懂和看不懂取决于观众是否愿意看懂,是否愿意仔细阅读展览说明。儿童是否看得懂当代公共艺术作品,取决于他们的家长是否愿意看得懂,是否愿意用开放的心态接受和分析这些作品。

1651837734-image007.png

赖馆长认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人类特有的创作特质,并鼓励交大师生利用学校自身特色,积极创作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艺术作品。